索引号: bxsnyncj-2022-00101 发布机构: 本溪市农业农村局
信息名称: 本农发〔2022〕24号本溪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加强全市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的通知 主题分类: 本部门规范性文件
发布日期: 2022-07-04 成文日期: 2022-07-04
废止日期: 文 号:
关键词:

本农发〔2022〕24号本溪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加强全市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2-07-04 10:50:57 【字体:

本溪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加强全市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的通知

 

各县(区)农业农村局、高新区生态办:

    为深入贯彻落实《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规划》《辽宁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加强全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的通知》(辽农办农发〔2022〕124号)等文件精神,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及农业生态安全,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以下简称绿色防控)高质量发展,2022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绿色防控示范基地创建活动和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创建工作。为做好此项工作,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切实强化组织领导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是推动农药减量控害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的重要抓手,目前已经纳入全省粮食生产目标责任制考核。各地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府推动,加大扶持力度,强化绿色防控基地建设工作。各地要对绿色防控工作进行量化和细化,确定职责任务和考核指标,层层落实责任,确保将全年绿色防控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同时要加强信息沟通,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协调解决和反映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二、切实强化工作落实

各地要认真落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基地创建工作(见附件1),有条件的地区要组织开展好全国绿色防控示范基地和绿色防控示范县创建工作(见附件2、附件3),推动主要作物、重要病虫绿色防控技术全域覆盖。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绿色防控示范基地创建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措施,压实实施地点、实施规模和实施时间等内容,推广一批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一批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市级创建方案印发后一个月内,各地要制定本级实施方案并及时上报市级业务主管部门备案。

三、切实强化技术管理

各地要优先选择粮食生产功能区、果菜优势区、农产品品牌基地等具有工作基础、规模优势和品牌优势乡镇(街政办),以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开展,以点带面推动全市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向纵深开展,并为创建全国绿色防控示范基地和绿色防控示范县打好基础。要切实加强基地建设全程技术管理,建立健全田间生产管理档案,全程记录病虫害发生动态和防控措施,为绿色防控实施面积、覆盖率等数据统计工作打好数据基础。示范区田间生产管理档案、绿色防控实施面积、覆盖率调查汇总表等内容要存档备查,努力实现基地内施药次数和化学农药使用量明显减少,主要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

四、切实加大投入力度

今年市里将统筹安排中央农业生产救灾资金项目,开展绿色防控示范工作,同时各地也要统筹相关涉农资金项目,整合使用其中关于病虫绿色防控有关的资金,也要积极争取本地财政和上级部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实现资金和项目汇集,集中开展绿色防控示范基地建设工作,推动本地绿色防控工作的快速发展,绿色防控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和绿色防控覆盖率稳步提高。

五、切实强化宣传培训

各地要充分利用各种广播电视等媒体,开展绿色防控工作宣传,突出其在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生态环境建设等工作中的作用。要通过举办培训班、观摩会、专家现场指导、发放明白纸等方式和手段开展技术骨干和大户培训,提高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的覆盖率和到位率。

联系人:任光43103833,林广梅邮箱 lgm3008@163.com

附件:1.2022年本溪市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基地创建方案

                         2.2022年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创建工作方案

                         3.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推广基地遴选工作方案

 

 

本溪市农业农村局

2022年4月7日

 

 


附件1

 

2022年本溪市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

示范基地创建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及《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2018-2022年)》和《辽宁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加强全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的通知》等有关要求,今年我市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基地创建活动,为创建国家级绿色防控示范县和国家级绿色防控示范基地打好基础。为确保绿色防控示范基地创建工作顺利开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在既往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工作基础上,通过技术升级改造,开展绿色防控示范基地建设。以推动全市病虫害防治工作由化学防治技术主导型向绿色防控技术主导型升级换代,进而推动全市农业绿色发展,增强社会对绿色防控和健康植保的认识,带动全市绿色防控快速提高全市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

二、主要目标与任务

(一)主要目标。以作物为主线,优化绿色防控单项技术,集成推广农业防治、理化诱控、生物防治和高效低毒环保型化学防治等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模式。通过绿色防控基地建设,带动全市绿色防控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实现病虫害绿色防控,快速提高我市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水平,实现项目区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达到100%,带动本地区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50%以上。

(二)主要任务。在全市创建不少于10个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基地,省市级3个(附表1),其中省级绿色防控示范基地1个,市级2个。省级经济作物绿色防控示范基地核心区不小于500亩,粮食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基地(含玉米、水稻、杂粮等)核心区不小于3000亩,辐射带动推广面积不小于3万亩;市级绿色防控示范基地2个,经济作物绿色防控示范基地核心区不小于300亩,粮食作物示范基地核心区面积不小于3000亩。县区级7个(附表2),每个县区1个以上,经济作物绿色防控示范核心区本溪县、桓仁县不小于200亩,明山、平山、南芬区、溪湖区等不小于100亩;粮食作物绿色防控示范核心区本溪县、桓仁县不小于1000亩,明山、平山、南芬区、溪湖区等不小于200亩,示范区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 30%以上,农产品不得检出农药残留超标,危害损失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以内。

三、主要技术措施

各地根据实际情况推广应用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生物防治、理化诱控、生态调控和科学用药等技术为主的绿色防控技术。农业措施包括秋耕春翻、灌水灭蛹、清洁田园、果树修剪等技术;理化诱控技术包括杀虫灯、粘虫板、糖醋液、性诱剂、食诱剂等技术;生态调控技术包括保护天敌生物,保护地作物控制温湿度等措施;生物防治技术包括投放赤眼蜂、丽蚜小蜂、捕食螨等天敌生物控制害虫,可以合理施用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绿僵菌、枯草芽孢杆菌、蜡质芽孢杆菌、淡紫拟青霉、多抗霉素、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苦参碱、印楝素、申嗪霉素等生物农药;科学用药技术包括科学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技术。

四、绿色防控示范基地建设资金来源

主要应用2021年、2022年中央财政农业生产救灾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补助资金项目资金,统筹全省粮食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县建设、黑土地保护等资金项目有关绿色防控部分的技术内容。可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合理安排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工作,完成2022年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工作目标。

五、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原则

(一)选择合适地点。各地要按照绿色防控示范基地建设与绿色食品生产相结合、与优势农产品产区相结合、与植保专业化服务相结合相结合的原则,根据当地作物种植情况和栽培技术措施,依托本地农业龙头企业、种粮大户等组织,建立农作物绿色防控示范基地和核心展示区,示范基地地点选择要求交通方便、地块规整、方便展示、方便观摩。

(二)建设绿色防控示范区标牌。示范基地建设工作要建立示范基地标牌,确定合适的技术内容,明确技术负责人 和管理责任人,确保技术到位率,防止出现建而不管、管而不严、流于形式等现象。

(三)建设完善的田间管理档案。示范基地要建设完善的田间病虫害管理和农事管理档案,方便学习交流和绩效评估。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切实加强绿色防控示范基地统筹协调与服务指导工作,各地要建立以部门主管领导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并组建行业专家为主的技术指导小组。要进一步明确分工职责,精心组织实施,确保发挥指挥、协调和调度作用。

(二)加强政策扶持。认真贯彻落实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探索建立绿色防控工作长效投入增长机制,加大对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工作支持力度,鼓励立足现有项目向绿色防控方向倾斜。

(三)加强宣传培训。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农业网等新闻媒体平台,广泛开展绿色防控技术培训和示范区建设成效的宣传,扩大绿色防控的社会影响。适时组织开展现场观摩和技术培训,提升绿色防控影响力。

(四)加强督促调研。市局将加强对绿色防控示范基地建设工作的督促指导,对绿色防控示范基地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保证高标准、高质量完成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任务。

 

附表:1.省市级重点绿色防控示范基地建设数量及技术内容

2.县区级绿色防控示范核心区建设数量及技术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