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bxsnyncj-2019-00104 发布机构: 本溪市农业农村局
信息名称: 本溪市2018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总结 主题分类: 行政执法事后公开
发布日期: 2019-09-29 成文日期: 2019-09-29
废止日期: 文 号:
关键词:

本溪市2018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19-09-29 19:36:21 【字体:

        2018年我市本溪县、桓仁县、明山区、南芬区被列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县区,根据《辽宁省农委 辽宁省财政厅关于印发2018年中央财政农业生产发展等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辽农财〔2018〕231号)要求,通过认真组织实施,制定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建立健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以提高新型职业农民专业技能、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大力实施技术技能培训、积极开展跟踪服务指导、加强政策项目扶持,我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顺利完成阶段性工作目标任务,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任务完成情况

今年我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任务800人,全部为经营主体带头人,由于今年任务开展时间较晚,截至目前,完成经营管理培训500 人,其中本溪县300人、明山区100人、南芬区100人。尚未完成经营管理培训的桓仁县300人,计划在2019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完成经营管理培训任务。技能培训各项目县、区计划安排在2月下旬至3月中旬完成。确定市级培训基地3个,本溪市动物疫控中心、本溪市农业机械化推广站、本溪县农业中心具体承接经营管理培训任务。

二、主要做法

一是组织到位。根据《辽宁省农委 辽宁省财政厅关于印发2018年中央财政农业生产发展等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辽农财〔2018〕231号)和《市农委 市财政局关于印发本溪市2018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本农发〔2018〕130号)文件要求文件精神,从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实施内容、进度安排、组织保障、监督管理等方面做了深入细致的安排部署。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科技示范户培育、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基层农技推广、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相结合,将政策扶持与激励奖励相结合,重点扶持新型职业农民发展规模经营,发展社会化服务,为全市培育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是分工到位。各项目县区农业部门同财政共同制定项目实施方案、组织实施和督办工作,统筹协调、管理与验收;农业行政部门负责监督管理、绩效考评,本溪县、明山区、南芬区农业中心、桓仁县职教中心负责项目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与信息宣传与农民信息上报审核,后续跟踪服务、指导、认定和政策扶持等工作,协助制定教学方案、遴选学员、跟班管理、跟踪服务等工作。财政部门负责项目的资金拨付、资金监督和管理工作。

三是监管到位。严格执行管理、培训、监督三者分离的工作机制,各项目县区专门成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办公室。明确责任,抓好新型职业农民项目实施和监管工作。

四是宣传到位。在项目实施之前,各项目县区做好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宣传工作。在培训招生前,组织招生的工作人员在各乡镇办进行培训宣传和招生摸底调查,使农民认识到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五是服务到位。我们提前组织人员联系培训基地,给学员提供一流的学习环境和舒适的食宿环境,让他们能安得下心、坐得下来学习。做到吃住一体化,有专人为学员每天合理调配食宿。

三、抓好“五个环节”,提升培育质效

(一)抓好学员遴选,确保培育精准。今年遴选学员,重点从解决农业发展后继无人、“谁来种地”、解决怎么推进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快速形成等方面着力,注重培育发展职业农民新生代。优先选择种养规模大、学习意愿强、文化程度高、年轻力壮的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合作社骨干成员等作为培育对象。

(二)抓好师资选聘,确保培训质量。聘用培训形式好、效果好的老师,聘请了省级专家及职业教学经验丰富的高校教授、教学生产结合紧密的专业老师,确保了每个专业都有“精品课”,每堂课都有“含金量”,使农民反响强烈,兴趣高涨。

(三)抓好课程设置,确保培训效果。从提升学员农业发展理念、理论水平、专业技能、经营管理能力出发,精心组织,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和编排课程。  

(四)抓好培训创新,确保教学新颖。注重教学方式方法创新,在有限的培训时间取得最大培训质效。按照农民参训需求和学习特点,强化课程设计的针对性、实用性、趣味性,最大程度地提高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开展“四结合”,建立跟踪服务机制

一是结合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开展经常性跟踪服务。新型职业农民都能成为科技示范户得到经常性、长期跟踪服务。同时对部分种养规模大、发展势头足、技术力量薄弱的职业农民采取分派专家,定点服务;对部分产业相同、技术服务要求相同,采取综合服务。

二是结合现代信息化服务手段,搭建信息技术服务桥梁。通过 “云上智农”,建立项目数据采集管理平台,并创建班级微信群等现代信息化服务手段,搭建信息技术服务桥梁。建立起专家与学员,指导员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多向信息交流平台,各产业部门及时将政策、信息、生产措施、病虫害防治技术及阶段要求公布在群里,随时为学员提供创业信息和各项服务,建立新型职业农民网络课堂,组织农民参加在线学习。

三是结合精准扶贫,包村联户、送科技下乡等活动,开展技术到田到户。组织行业单位专家和技术指导员,在关键季节、重要农时,按照产业需求,采取进村入户、联户结对、送教上门、田间办班等方式,开展技术实践指导,使他们真正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有效地运用到生活生产中,做到学以致用。组织各行业专家、技术指导员开展各种技术入户服务,为农户发放技术明白纸。

四是结合产业基地和示范园,开展技术交流、示范演示,及时传播新品种、新技术、新信息。组织学员观摩学习,冬季修剪、清园管理、疏果、套袋、病虫害统合防治等技术演示,亲身验现代农业带来的效益及收入。

五、存在问题及建议

1、培育机构缺乏工作经费支持,项目资金全部用于培育工作,无工作经费安排,影响培育机构的工作积极性。建议在今后的资金使用中明确培育机构工作经费的比例和使用范围。

2、农业劳动力科技文化结构偏低。在培训过程中部分受训人员文化程度不高,局限于传统耕作技术,对新知识新技术接受能力不足,参加培训积极性不强。

3、农业劳动力后继乏力。近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不断推进,增加了了农民的收入,但转移出去的劳动力多以年轻力壮文化层次相对较高的男性为主,留守下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以老幼及女性为主。农业劳动力后继乏力现象日益突出。

六、未来打算

我市将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对象调查工作,为来年的培训工作打好基础。同时,要不断在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上下功夫,使之更适合本地区新型农民。另外,要整合资源,使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能更好地服务我县现代农业的建设及发展需要,从而进一步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效果。

 


         

 本溪市农业农村局

                                                                                                                                                                                                                                                                                                                                                2019年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