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bxsnyncj-2022-00072 发布机构: 本溪市农业农村局
信息名称: 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关于加快推进我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提案(1024号)办理情况的答复 主题分类: 2022年
发布日期: 2022-06-29 成文日期: 2022-06-29
废止日期: 文 号:
关键词:

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关于加快推进我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提案(1024号)办理情况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2-06-29 14:14:06 【字体:

民进本溪市委: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我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提案》收悉。非常感谢对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特别是对我市农业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视、关心和支持,现对此项工作办理情况现答复如下: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市农业农村局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围绕科技兴农、人才强农目标,健全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稳定并壮大农业农村人才队伍,促进农业农村工作高质量发展。全市畜禽规模养殖大户284户带动畜牧业发展,肉蛋奶产量达到10万吨以上。重点发展优势主导产业,打造中药材、酿酒葡萄、食用菌、山野菜、干坚果、设施果蔬、优质米等七大经济区,中药材、食用菌、山野菜、果树、优质米等特色产业种植面积达到23.7万亩。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75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稳定在6亿斤以上。注重农业产业化发展,全市培育规模以上龙头企业118户,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22个。全力推进五女山经济开发区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建设,重点开发中医药保健品、葡萄酒绿色饮品、健康营养食品产业,集聚了辽宁上药好护士药业集团、天士力东北现代中药资源有限公司等国内知名61家企业,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农业培训机构2个,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和农民培训投入资金2848.7 万元。截至“十三五”期末,全市各类农村实用人才总数8101人,其中:生产型3968人、经营型1264人、技能服务型867人、技能带动型719人、社会服务型1283人。培训各类人员12900余人,近10000余人返乡入乡创新创业,带动40000余人就业。归雁大学生近300人。

一、积极培育农业科技推广人才队伍

近年来随着全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不断推进,我市在完善基层体制机制、强化队伍建设、主推技术推广、提升服务效能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效。2014年以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1810万元,为全市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1.加强机构建设,完善转化机制。在本溪县、桓仁县推进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两县均成立了基层农技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实现了县乡共管的良好局面。切实发挥农技推广公益性服务主导作用,通过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遴选培育农业科技示范主体,逐步构建“政府+科研机构(农技部门)+企业+基地+农户”的农技推广服务网络,建立“专家组+示范基地+技术指导员+示范主体+辐射带动农户”的成果转化应用机制。

2.注重人员培训,夯实人才队伍。为弥补基层农技服务人员的短板和经验盲区,我市结合实际分批、分期、分专业开展培训,进一步提高基层农技人员实际操作水平,逐步解决了知识老化、专业断层等问题。同时利用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对农技人员进行现场观摩、实地交流培训,在全市范围内培训基层农技人员213人,为基层农技推广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3.注重基地建设,推动产学研结合。指导各项目县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制定实施方案,通过公开遴选、签订协议等程序,建设了相对稳定、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18个。每个基地按要求统一制作基地标牌,明确技术责任人,做到记录齐全,档案管理规范。2020年度,依托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共推广先进的农业主推技术近50项,开展基地观摩培训70余次,累计培训农技人员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6000余人次,示范基地真正起到了“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的辐射带动作用。

4.加强主体培育,促进科技入户。围绕水稻、食用菌、中药材、畜牧养殖等主导产业,通过乡镇推荐、县区审核、省市备案,共遴选了农业科技示范主体600个。通过技术培训、入户指导、交流观摩等措施,由一线基层农技人员负责农业科技示范主体培育工作,建立健全农业科技示范主体指导档案,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开展技术培训和交流观摩,依托基层农技人员和科技共建服务团队开展入户精准指导,不断提高示范主体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

5.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服务效能。大力推广 “中国农技推广APP”,指导项目县负责人及时上传工作进展、主推技术、主推品种,农技人员结合自身实际及时上传工作日志。通过运用“中国农技推广APP”,为农技人员和农民提供高效便捷、简明直观、双向互动的农技推广服务,实现信息到村、服务到人、技术到田,做到了农业科技依托互联网进村入户。

二、大力培育农业生产经营人才队伍

近年来,我市建立以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和返乡创业带头人为主的人才培养机制,以产业发展需要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坚持自主培训与委托培训相结合,坚持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相结合,使培训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不断壮大。

1.制定计划,夯实基础。结合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培育农村实用人才相关安排,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返乡涉农创业者等为重点培育对象,开展实用技术需求调查,摸清问题及短板,制定培训计划,采取适应成人学习和农业生产规律的“分段式、重实训、参与式”培育模式,大力推行农民田间学校、送教下乡,进一步夯实农村人才培育基础。

2.深入基层搞好培训。根据水稻、玉米、设施蔬菜、草莓、大榛子、中药材、小杂粮、食用菌以及绒山羊养殖等不同产业,聘请省内专家、市县科技工作者按照农时以及重大动植物防疫需求,深入田间地头献爱心,及时为广大农户送技术,手把手帮助农民解难题,提高培训教育的参与性、互动性和实效性,为培育对象创造良好成长环境和创业发展条件。2020年以来,各县区共组织培训18次,培训家庭农场主、合作社理事长、农技人员及农民1051人次。

3.丰富载体引领带动。各县区以技术推广、产业发展示范基地为载体,采取集中培训、现场学习、参观交流、“科技讲堂”、“请进来教”和“走出去学”等方式,带领学员赴省内外参观学习,进一步提升农村人才创业精神,开拓视野,增强致富本领和带动能力。本溪县国秀中药材种植发展有限公司始终以服务广大农民群众为己任,在中药材基地建立培训中心形成了集中宣讲和现场示范相结合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每年举办培训班30余期,培训农民50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8000余份,不断推动中药材发展、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截至目前,全市培育家庭农场1596个,经县级及以上农业农村部门评定的示范家庭农场73个。农民合作社1062个,省以上示范社25个,带动农户4.7万户,培育农村实用人才、农技人员800余人。

三、不断壮大二三产业发展人才队伍

经过多年培育,全市初步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格局,培育发展了一批骨干二三产业龙头企业,实现了龙头企业提质增效和辐射带动。

1.做好龙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在企业发展中,龙头企业管理者发挥重要作用,除及时提供市场供需信息外,积极开展教育培训,为他们创造各类机会走出去,参加展会,开拓视野。几年来,组织龙头企业200多家次参加等各类农展推介活动,桓龙湖、裕祥明、参中堂、三合酒业、华旭米业多家企业在各类展销会上获奖,现场成交额近300万元,意向成交额超3亿元,有效提升我市农产品品牌知名度。桓仁大米、桓仁山参、桓仁冰酒荣获2020年辽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0强前三名,京租、官地、长白仙子、蔡龍麟、桓龙湖分别获得辽宁省农产品百强品牌称号。

2.积极吸纳返乡入乡人员创新创业近年来,积极搭建平台载体,推进省内外农业科研院所的17名专家联系帮扶我市农业产业项目,推动农业创新创业向更高水平、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发展。据统计,全市共有1万余人返乡入乡创新创业,带动4万余人就业,创业内容涵盖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电商等方面。2020年市三合酒业有限公司制备高白藜芦醇冰酒项目从全国1000余个项目中层层选拔入围全国创业创新大赛。制备高白藜芦醇冰酒项目从技术、基地和营销等方面开展创新,促进了桓仁冰葡萄产业的发展,直接带动农户2000余人,间接带动1万余人就业。

3.科技创新引领发展。依托产业园内科技研发主体和技术创新企业,联合国家级、省级科研院校,全市建有国家级研发机构4个,截至目前,开展农村电商培训655人次,打造“溪味道”“裕祥明”等电商品牌,培育刺五加、桓仁冰酒、野山参等地理标志性特色产品。全市建有专门质检机构的龙头企业33个,通过ISO9000、HACCP、GAP、GMP等质量体系认证企业40个,获得“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的产品数量35个。

五、加强高素质职业农民培育

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具备较高综合素养,具有较强创业兴业能力和较大示范带动作用,能够从事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经营的高素质农业人才。近年来全市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返乡涉农创业者等农业生产者为培训对象,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资金1038.7万元,全市建设培训机构2个,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4022人。

1.规范开展培训。按照公共基础、专业技能、能力拓展、实训操作、视野开拓等五个模块构建培训课程,克服新冠疫情、极端天气、农忙、资金拨付慢等诸多不利因素,多次深入到培训基地实地考察、调度工作进展,确保培育工作向好向快发展。

2.丰富培训内容。突出职业道德素养、团队精神、绿色发展理念、信息化应用等综合素质培养,强化农业科技应用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提升品牌创建、市场营销等现代农业经营管理能力。

3.强化实践教学。满足农民学员多元化需求,坚持按需施教,推行启发式和案例教学。班主任和辅导员全程与学员同吃同住,组织学员开展创业拓展训练和业余文体活动,严格巡查培育基地教学、食宿和活动场所,提前安排好技术技能实训,保证了实地考察和现场教学的正常进行。

下步,我局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围绕“人才兴市”战略,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继续强化以“人才链”提升“产业链”的人才发展理念,认真研究完善人才培养政策,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努力提升农业科技人员素养,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积极培育壮大高素质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吸引社会资本和农业名家投身乡村建设,为我市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本溪市农业农村局                                                            

2022年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