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bxsnyncj-2020-00038 | 发布机构: | 本溪市农业农村局 |
信息名称: | 关于对政协本溪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3036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 | 主题分类: | 2020年 |
发布日期: | 2020-05-03 | 成文日期: | 2020-05-03 |
废止日期: | 文 号: | ||
关键词: |
关于对政协本溪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3036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
(A类)
本农案字〔2020〕第4号
九三学社本溪市委:
你们提出的《关于精准定位 打造原生态城市后花园》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现代农业和旅游业结合发展的新业态,是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对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诚如提案中所言,高新区坐落于沈阳经济区核心地带,是城市与城市之间、城市与乡村之间的纽带,具有优越资源环境优势,同时承载着广大市民节假日休闲娱乐的需求,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具有十分广阔的发挥空间。
一、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在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基础上,我市按照“注入文化,注重创意,打造精品,创造品牌”的思路,聚焦大旅游产业,充分利用我市区位优势和地理环境优势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取得了长足发展。桓仁县和本溪县已经相继被国家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认定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本溪市被纳入海峡两岸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全市乡村旅游重点村28个,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国家级生态村2个,辽宁省乡村旅游示范村6个。初步统计,2019年全市休闲农业经营主体1947个,从业人员3.1万人,年接待游客453.6万人次,年营业收入收入30.9亿元。
二、存在的问题
1.缺乏统一规划和标准化体系指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跨越农业、旅游业、服务业等多个领域,经营管理涉及农业、文旅、环保、食药监、公安等多个政府部门,美丽乡村建设、全域旅游、休闲农业存在相互割裂发展的情况。
2.基础设施薄弱,缺少资金和政策支持。道路、厕所、自来水、停车场等公共服务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因用地难问题引发的大棚房清理整治,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热情。
3.文化内涵不足,同质化问题严重。大部分休闲农业经营主体满足于爬山、采摘、垂钓、农家饭的组合模式,缺少特色创意、本地民俗、文化内涵的融入,难以让游客留下深刻印象,难以形成品牌价值。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1.完善工作机制,科学指导休闲旅游发展。加强与自然资源局、文化旅游局、环境保护局等部门的沟通协调,推进多规合一,制定乡村发展规划,有效指导乡村自然风貌、人文精神、特色农业种植有机的结合,强化高新区在文旅兴市、全域旅游战略中的重要位置。
2.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改善休闲旅游环境。结合我市“千村美丽、万村整洁”行动,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处理,推进村庄美化硬化绿化行动,推进畜禽养殖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现农业投入品减量,有效改善高新区休闲旅游的基础设施和环境水平,为游客提供空气清新、舒适宜人、安全便捷的休闲旅游环境。
3.深化农村改革,解决休闲旅游用地难题。积极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同步推进农业设施物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建立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给予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适度经营发展的空间,突破制约高新区休闲旅游发展的土地难题。
4.推进品牌化建设,增加游客满意度。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产品质量认证监管和标志使用管理,充分发挥高新区和莓庄园、溪菁草莓、青山泉秀品牌榛子、寨香杂粮、绿兴苹果等特色农产品品牌优势,借助泉世界温泉度假酒店、康溪理疗温泉度假区等景区的游客资源,升级整合现有农家乐群体,实现点线面结合,把农业与生态、文化、旅游等元素结合起来,发挥产业聚集效应,满足游客观光、度假、求知、购物、娱乐等多方面需求。
5.加强宣传推广,提高休闲旅游知名度。通过录制宣传片、短视频等形式在电视、报纸、网络、新媒体、农交会等介质中开展宣传推介活动,大力宣传高新区休闲旅游景点和线路,继续办好翻身梨花节等节庆年展活动,提升高新区休闲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此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并欢迎您今后提出更多宝贵意见。
本溪市农业农村局
2020年4月13日
联系人及电话:张光宇,43103838
抄送: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市政府办公室,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市生态环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