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bxsnyncj-2019-00206 发布机构: 本溪市农业农村局
信息名称: 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关于加快中药材产业化建设 助推我市农村精准脱贫的提案(第2038号)再次办理情况的答复 主题分类: 2019年
发布日期: 2019-09-27 成文日期: 2019-09-27
废止日期: 文 号:
关键词:

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关于加快中药材产业化建设 助推我市农村精准脱贫的提案(第2038号)再次办理情况的答复

发布时间:2019-09-27 08:36:07 【字体:

                                               (A类)

本农案字〔2019〕第4号

 

农工党本溪市委:

  《关于加快中药材产业化建设 助推我市农村精准脱贫》的提案已收悉。首先感谢农工党对我市“三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并多方调研分析,提出合理化提案建议。现就提案有关内容答复如下:

一、我市中药材产业化发展情况

近几年,我市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北药产业,在政策扶持、中药材基地建设、中药材精深加工以及品牌培育等方面加大了工作力度,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2018年本溪市种植结构调整补贴实施方案》将中药材列入种植业结构调整补贴品种,平地人参等生产技术要求上年休耕的特色高效作物,可享受此政策,对新发展的、露地规模化面积30亩(含)以上的中药材种植予以每亩300元补贴。经过不懈努力,2017年、2018年分别调减玉米种植面积2.75万亩和1.79万亩;2018年中药材种植面积3.67万亩,新增4017亩,2019年中药材种植面积4.41万亩,新增7243亩,增长速度分别达到12.28%、19.67%,我市中药材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二)加强中药材产业人才培育。近年来,市农业农村局积极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多次开展“科普之冬”等专题培训班,聘请省内外各专业知名专家、学者进行授课,并邀请相关企业负责人、合作社社长做经验介绍。吉林农大中药材学院杨士海教授、尹春梅教授,抚顺清原县中药材技术专家徐等-等专家多次开展中药材专业专题讲解与培训,让广大农民更好的了解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相关政策,熟练掌握中药材种植的实用技术,为中药材产业的发展解决了宝贵的人力资源。

(三)加快中药材基地建设。市农业农村局通过加快农村土地流转、积极引进项目等方式推动中药材基地建设。现已形成本溪县小市镇和青河掌镇、桓仁县北甸子乡和古城镇、明山区牛心台和卧龙办事处等多处千亩以上的中药材种植基地,种植品种主要包括辽五味、刺五加、辽细辛、桔梗、丹参、月见草、黄芪、黄精和玉竹等。积极推进华都科技公司1000亩刺五加园、中建投药都小镇2500亩黄精和玉竹种植、城沟村中药材种植和饮片加工等中药材产业项目。

(四)推进中药材精深加工。以中药材深加工项目为重点,进一步包装、推进本溪森秀中药植物提取(刺五加)、上药参业中药饮片项目、天士力东北道地药材深加工、熙峰药业人参保健食品项目等一批中药材精深加工项目,积极解决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出口问题;成功推荐“山参之乡”桓仁县二棚甸子镇顺利入选产业兴村强县示范行动行列,当年争取国家扶持资金1250万元,该项资金将对当地进行的野山参特色小镇项目、人参收储物流项目、祥云健康产业园人参精深加工项目等起到良好的支持保证作用。

(五)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推进桓仁县生态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设项目,该项目以桓仁盛世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主体,联合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上下游,实现产供销一体化发展,实现1+1+1大于3的聚变效应。该企业与好护士药业、天士力参茸等制药企业合作,发展绿色生态循环农业项目,利用中药渣子、动物粪便等开发酵素富硒生物有机肥,同时利用有机肥种植中药材、水稻、果蔬等作物,既改良土壤恢复地力,又能有效提高作物品质,实现化肥减量化,有利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我市中药材产业发展进程。

(六)开展推介宣传工作。积极协调辽宁电视台黑土地栏目对灵芝、林下参产业深度报道,积极协调本溪市电视台对刺五加产业进行系列报道。积极组织中药材加工企业参加大型农博会、农交会、展销会、推介会等,宣传产品,提升品牌知名度,在刚刚结束的第十一届辽宁国际农业博览会暨第十九届沈阳国际农业博览会中,我市熙峰药业、参中堂等企业的9项产品荣获农博会金奖,有效提升力我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品牌知名度。

(七)带动农村精准脱贫发展。我市中药材产业的蓬勃发展极大带动了农村精准脱贫发展。每家规模人参加工企业每年都要新增种植基地几百亩,亩均投入成本在一万元左右,流转土地、用工等优先选用建档立卡贫困户。以辽宁行天健药材有限公司为例,在桓仁县桓仁镇虎泉村建立园参产业基地,流转137户农民耕地,其中建档立卡户22户,同时支付劳务工资,贫困户户均增加收入2280元。

二、我市中药材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近年来,尽管中药材产业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基地规模小。中药材产业基地规模偏小,零星分散;加工企业实力小,带动能力弱,难以形成规模化和集约化;最终导致中药材产业做不大,龙头企业做不强。

(二)产业链条短。大部分中药材产业链条短、产品以原材料销售为主,企业与产业之间链接比较松散,产销脱节,产业化程度不高,没有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

(三)产品价格低。我市地道药材虽然品质优良,质量上乘,但是市场价格低廉,销路不畅,没有形成优质优价,最终迫使良性循环难以为继。

(四)品牌效应差。目前本溪虽有多个中药材产品通过“三品一标”认证,但是,由于地域品牌知名度不高,众多“三品一标”中药材产品品牌不响,品牌溢价无法形成,品牌效应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五)带动能力弱。近几年,中药材产业在带动农村贫困户脱贫方面,发挥出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中药材作为一个新的主导产业,带动脱贫的模式不够多,贡献还不够大,还有很大发带挥空间。

三、我市中药材产业下步工作重点

(一)积极推进结构调整,继续优化产业结构。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继续调减玉米种植面积,重点发展中药材、山野菜、食用菌、水果、优质米、冰葡萄等本溪特色优势产业。重点扶持和积极引导农民进一步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依托本溪自然资源优势,重点围绕辽五味、刺五加、辽细辛、桔梗、丹参、月见草、黄芪、黄精和玉竹等道地药材品种,把中药材产业发展成优势主导产业,把本溪市建设成为中药材优势主导产业区,大力争取国家和省级中药材扶持资金、政策,把中药材产业做大做强。

(二)积极推进项目建设,继续扶持精深加工。继续以中药材深加工项目为重点,进一步推进、包装本溪森秀中药植物提取(刺五加)、天士力东北道地药材深加工等一批新项目、大项目进程。重点抓好八两宝等中药材加工项目、参中堂等人参保健品项目。推进一批中药材重点工程及产业扶贫项目,以中药材重点工程项目带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中药材产业扶贫项目实现农民脱贫致富,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在实现桓仁县农产品加工集聚区提质增效的同时,积极推进本溪县特色农产品深加工集聚区建设。

(三)积极开展服务指导,继续推进出口创汇。为从事中药材种植、加工、营销的企业或者个人提供信息交流、人员培训、科技咨询、新技术推广和成果转化等服务。加大品牌推广,培育发展具有地域优势和特色的中药材品牌。鼓励挖掘中药材文化,推介和提升本溪中药材的品牌知名度。协调科研机构、院校与企业和农户对接,研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组织医药企业与中药材种植户对接,拓展中药材销售渠道。积极配合本溪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深入中药材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开展农产品出口登记备案工作,推进中药材产品出口创汇。

(四)积极发展地道药材,带动农民脱贫致富。要积极探索科学合理有效的模式,把发展地道中药材产业与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紧密衔接起来,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一是整合资金,把产业扶贫资金、社会帮扶资金、项目资金、民政补助资金等整合起来,集中力量发展中药材产业项目。二是壮大集体经济,通过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村集体组织领办创办合作社,发展中药材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三是创新发展模式,通过采取“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贫困户土地入股等模式,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凡是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现就近就地长期就业,长期有收入。四是利益共享,通过让半劳动能力和弱劳动能力贫困人口以土地、林地、房屋、资金等入股,通过股金分得红利,更多分享全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值收益,形成带贫减贫长效机制。五是发展中药材专业村,要在政策导向上,鼓励贫困村通过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变成中药材种植专业村,加大对中药材种植专业村的政策扶持力度。

 

 

 

 

本溪市农业农村局

2019年9月27日

 


联系人及电话:张光宇  43103838

抄送: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市政府办公室建议提案督办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