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bxsnyncj-2019-00202 | 发布机构: | 本溪市农业农村局 |
信息名称: | 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关于引进农业经纪人促进农村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提案(第2002号)办理情况的答复 | 主题分类: | 2019年 |
发布日期: | 2019-05-29 | 成文日期: | 2019-05-29 |
废止日期: | 文 号: | ||
关键词: |
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关于引进农业经纪人促进农村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提案(第2002号)办理情况的答复
(A类)
本农案字〔2019〕第1号
民革本溪市委:
你们提出的关于“引进农业经纪人促进农村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你们对我市“三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提案中提出“摆在我国农业发展面前唯一的出路就是发展生态农业”可谓一语中的、一针见血,同时围绕我市生态农业发展提出了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我市生态农业发展有关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本溪地处辽宁省东部山区,总面积8411.3平方公里,自然地貌特征为“八山一水一分田”,山多地少,耕地面积101万亩,是“辽东林业及特色农产品主体功能区”,堪称“生态之都、山水之城、鱼米之乡”。共有40个乡镇(包括涉农街道),289个行政村;总人口150万,其中农业人口43.5万人。在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基础上,全市上下形成了“良好生态环境是本溪农业最大发展优势”的新共识。目前正在大力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健康养生农业、全域有机农业和对外开放农业。结合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我们用“生态本溪,山水之城,健康农业,养生产品”对本溪农业进行了新定位,叫响了“健康本溪,养生农业”的新口号。我们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打健康牌,走养生路,加快本溪农业转型升级”的新目标。确定了“保护生态环境,壮大特色产业;引进高效项目,创新发展模式;推进精深加工,完善产业链条;积极引导本溪现代农业向健康养生方向发展”的农业工作新思路。目前,“打绿色牌,走生态路,发展健康养生农业;望得见山,看得见水,到本溪去寻找乡愁”已成为本溪现代农业的主要宣传语,并且做了强势宣传。
二、区位优势
本溪位于辽宁东部山区,优良的生态环境,优异的气候条件,优质的地表土壤,优美的山川景色,为本溪现代农业实现生态化、特色化、休闲化、健康化和多样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资源禀赋和得天独厚的竞争优势。
本溪位于北纬41°,属于中温带湿润气候区,雨量适中,光照充足,积温适宜,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是生态、绿色、特色农产品的“黄金产区”。
本溪山多林密,森林覆盖率高达76.8%,排在全国前列,位居辽宁榜首,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美誉;本溪是辽宁的水源地,号称“辽宁水塔”,为全省14个市供水,优良的生态环境成为本溪发展生态农业的突出优势。
本溪正处于长白、华北和内蒙古三个植物分布区交叉地,区域物种的多样性,为农业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尤其是为北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先天的生态优势。
2014年,在辽宁省规划的五大主体功能区中,明确本溪为辽东林业及特色农产品主体功能区,为本溪生态、绿色、特色农产品创造了发展优势。
三、特色产业
确立了刺五加和冰葡萄分别为本溪县和桓仁县“一县一业”主导产业。目前,本溪县刺五加总面积约60万亩,资源蕴藏总量30万吨,年产量3.5万吨,发展面积居全国前列;桓仁县冰葡萄总面积约1.2万亩,年产冰酒2000吨左右,占世界产量50%以上;本溪林下参大约62.16万亩,约占全国市场份额的70%以上,桓仁山参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桓仁县是国家级优质稻米生产基地,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认证,桓仁京租稻栽培系统获得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桓仁大米和桓仁细鳞鱼曾经都是御用贡品。本溪发展生态农业产业可谓“资源丰富,种类繁多,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目前,经过农业结构调整,本溪的大榛子、松籽、五味子、林蛙、山野菜、食用菌(木耳、香菇、灵芝、榛蘑等)、软枣子、优质米、小杂粮、中药材、山核桃等绿色特色农产品已经形成一定规模,本溪已成为京租稻、冰葡萄、人参、刺五加、马铃薯、元宝枫、中华蜜蜂、细鳞鱼等生态绿色特色农产品的主产区或种源地。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已成为本溪生态农业发展的一大特色和亮点,桓仁县和本溪县已经相继被国家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认定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日益得到充分利用。
四、存在问题
一是基地规模小。生态绿色特色产业基地规模偏小,零星分散;加工企业实力小,带动能力弱,难以形成规模化和集约化;最终导致特色产业做不大,龙头企业做不强。二是产业链条短。大部分特色产业链条短、产品以原材料销售为主,企业与产业之间链接比较松散,产销脱节,产业化程度不高,没有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三是产品价格低。生态绿色特色农产品虽然品质优良,质量上乘,但是市场价格低廉,销路不畅,没有形成优质优价,最终迫使生态良性循环难以为继。四是品牌效应差。目前本溪有“三品一标”产品近百个,由于地域品牌知名度不高,众多“三品一标”产品品牌不响,品牌溢价无法形成,品牌效应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五、下步工作
坚定不移地走好“生态立农、绿色兴农、质量强农”的发展道路,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努力推动本溪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是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加强农业投入品规范化管理,健全追溯系统,推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和实名购买,严格管理饲料质量安全。实施化肥、农药减量行动,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限量使用饲料添加剂,推广健康养殖和高效低毒兽药,减量使用兽用抗菌药物。二是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快推进农业废弃物和农林产品加工剩余物资源化利用,深入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推动规模化大型沼气健康发展。推进废旧地膜和包装废弃物等回收处理,实施试点示范项目,减少农膜残留污染。推行水产健康养殖,加大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力度,逐步减少江河湖库投饵网箱养殖。三是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以“三品一标”等优质农产品为重点,加强农产品质量认证监管和标志使用管理,充分发挥“三品一标”在产地管理、过程控制、质量标准、品牌引领等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四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升农产品生产风险防控能力,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实施动植物保护能力提升工程,完善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和强制扑杀补助政策,实现动植物检疫防疫联防联控。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完善农产品质安全监管追溯系统,提高基层监管能力。建立农产品生产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对失信市场主体开展联合惩戒。
本溪市农业农村局
2019年3月22日
联系人及电话:张光宇 43103838
抄送: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市政府办公室建议提案督办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