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bxsnyncj-2019-00046 | 发布机构: | 本溪市农业农村局 |
信息名称: | 关于推行农业绿色管理创新经营方式的提案的答复 | 主题分类: | 2018年 |
发布日期: | 2019-05-22 | 成文日期: | 2019-05-22 |
废止日期: | 文 号: | ||
关键词: |
关于推行农业绿色管理创新经营方式的提案的答复
(A类)
本政办案字〔2018〕第1号
关于对本溪市政协第十三届委员会
第一次会议第1012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
民盟本溪市委: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推行农业绿色管理创新经营方式的提案》收悉,贵单位提出的问题和建议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我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现结合我市实际,就提案中的相关建议答复如下:
一、推进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
2017年,全市集体耕地(国土“二调”)127万亩的确权工作已接近尾声。依据县(区)审核公示情况,全市上报实测集体耕地面积117万亩,其中实测家庭承包耕地面积95万亩(合同面积71.4万亩)。坚持控制数量、突出质量的原则,经过审核书面材料、实地考核评估,圆满完成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监测认定工作,积极引导企业向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品牌化方向发展。2017年新认定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3家,监测企业49家,其中合格企业34家、取消资格12家、继续监测企业3家;同时新申报省级龙头企业3家,考核监测省级龙头企业18家。截至目前,我市市级以上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已达125家,我市龙头企业队伍进一步规范,质量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属于新概念,联合对象为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运营模式类似,却又充分重视联合体主体间的差异性,体现了经营主体间的独立、平等合作的关系。我市现有市级以上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25家、农民合作社1035家、家庭农场79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基础较好,潜力较大,已有具备一定雏形。2018年计划重点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新动能。
二、实行标准化生产,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
积极开展“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及品牌建设工作,全力推进我市农业标准化进程。2017年本溪市农委加大力度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扶持“三品一标”认证和特色农产品品牌创建。一是积极组织引导帮助龙头企业、专业协会、重点乡(镇)进行“三品”基地建设,并开展产品认证工作。截止2017年全市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面积91.02万亩达到全市耕地果园面积的78.73%(2016年末我市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面积90.9万亩);2017年我市有8个产品复查换证,复查换证率100%。2016年市政府拿出50万元资金推进“三品一标”认证,截至目前绿色食品产品数量为24个(2016年绿色食品产品数量20个)。“本溪林下参”、“本溪辽五味”、“桓仁京租大米”三个产品分别于2012、2015年被农业部登记为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2017年我市有申报了“本溪软枣猕猴桃”地标产品,目前已通过国家级专家评审。
近年来我市全面推动市、县、乡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机构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职能,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装备水平,形成市、县、乡监管、检测、执法多位一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防控体系。截止到2016年底我市29个重点涉农乡镇监管站全部通过省级标准化农产品监管站检查验收,农产品监管机构建设覆盖率达100%。2017年共有25家乡镇监管站开展速测工作,占全部监管站的85%以上。2017年乡镇监管站共检测样品3000个。2017年全市共开展风险检测四次,监督抽查二次检测共检测样品300个。
三、强化科技支撑,提高农业科学化水平
2017年我市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为工作主线,以提升农技推广体系服务效能、增强农村实用人才教育培训为主要手段,不断探索新时期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和教育培训方法,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取得了较好成效,全年培训农村实用人才1100人,其中专业技术培训200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90人、科技示范主体651个。根据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建立5个产业示范展示基地,即碱厂镇芳馨农场优质稻米示范展示基地200亩、小市镇城沟村国秀药材生产示范展示基地500亩、三道河官地高标准优质稻米生产示范展示基地300亩,五里甸镇老黑山村平欧榛果示范展示基地3000亩,八里甸镇马鹿泡村特色杂粮示范展示基地500亩。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新动能的总目标,更好地适应农业方式调结构的需要,市农委在年初就举办结构调整专题培训班。专门聘请了杭州转化力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的CEO、北京嘉禾百森管理有限公司首席咨询师、吉林农业大学、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教授、辽宁省食用菌协会会长、中药材技术专家、市农业气象服务中心、市农经总站、澳地森中药材产业合作社理市长和技术总监、台安水稻及杂粮龙头企业理事长、抚顺福运食用菌合作社社长和宽甸龙成软枣有限公司负责人等知名专家学者和教授16名,专门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蔬菜、小杂粮、小浆果、优质稻米、中药材、食用菌的种植技术和发展前景,以及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业电子商务、气象分析预测、土地流转与规模经营、金融服务以及市农委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农业政策宣讲。来自各县区的龙头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农村实用人才200余人参加了专题培训。
四、注重智慧农业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为加快我市智慧农业发展,市农委与本溪智慧山水城公司共同制定了我市智慧农业发展方案,建设本溪农业大数据综合应用平台。目前,平台建设方案已确定,将在进行专家论证后尽快实施。应用平台将把我市农产品质量全程追溯和农业物联网的建设结合起来,探索一条符合我市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智慧农业之路。
五、培育特色农业品牌,不断拓宽特色农业营销渠道
一是积极开展“辽宁名牌农产品”品牌创建工作,同时搭建平台,开展市场推介。“老黑山大榛子、长白仙子核桃油等5个产品被省农委评定为2016年“辽宁名牌农产品”。2017年我市又有3个产品被省农委评定为“辽宁名牌农产品”。我市农委每年组织绿色食品、有机企业参加省农博会和全国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博览会,宣传推介我市优秀农产品。“寨香小米”、“长白仙子核桃油”等一批名优产品在各项博览会上频频获奖。如今“武兴小米”、“长白仙子核桃油”、“池沼公鱼”等知名绿色、有机品牌已畅销省内外。二是积极引导企业利用各类电商平台,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2017年依托本溪市农协的行业协会优势,建设全市农产品电商交易平台,目前本溪“爱关东”农产品电商平台已正式运营。同时积极组织企业有效利用国家和省市搭建的展会平台实现自身发展。经过精心筹备,共组织我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先后参加了第十届辽宁国际农业博览会、沈阳经济区(厦门)名优产品展示交易会、江苏(连云港)农业国际合作洽谈会、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北京)农产品交易会、沈阳经济区农业招商北京推介会。由于组织措施有力,参展企业展品定位准确,合作项目操作性强,参展企业收获颇丰。2017年共组织参展企业50余家(次),现场销售额30多万元,意向性合作、销售达3.3亿元。有力的帮助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解决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争市场的实际需求。
本溪市农村经济委员会
2018年1月9日
联系人及电话:陈建华43103882,王迎43103819
抄送: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市政府办公厅建议提案督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