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bxsnyncj-2020-00029 | 发布机构: | 本溪市农业农村局 |
信息名称: | 关于对本溪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第3020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 | 主题分类: | 2020年 |
发布日期: | 2020-05-03 | 成文日期: | 2020-05-03 |
废止日期: | 文 号: | ||
关键词: |
关于对本溪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第3020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
(A类)
本农议字〔2020〕第2号
李诚、王宏娟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促进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从“十五”开始,本溪市委、市政府提出把中药材产业做为我市老工业基地改造的接续产业来抓,多年来,本溪市多措并举,全市中药材产业得到了稳步发展。本溪县被省政府评为刺五加“一县一业”示范县,并获得“中国刺五加之乡”称号,桓仁县获“中国山参之乡”称号,“本溪辽五味”“连山关刺五加”“桓仁山参”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本溪龙宝参茸集团获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称号和中国驰名商标称号。2019年,我市耕地中药材种植面积4.48万亩,其中平地人参0.75万亩,刺五加0.47万亩,五味子1.32万亩、黄精0.19万亩、白鲜皮0.16、辽细辛0.04万亩、桔梗0.05万亩。以林下参为主的林下药材基地面积达到105万亩,其中:林下参80万亩、刺五加18万亩、五味子年1.5万亩、细辛1.5万亩。2019年,林下药材预计实现产值30亿元。
一、采取措施
(一)立足区位优势,科学定位
市委、市政府结合本溪区位优势,高度重视特色产业的发展。在2003年市委九届五次全会上正式提出将现代中药产业作为我市老工业基地改造的接续产业之一来培育。2015年,市政府印发了《本溪市北药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林下经济发展,在2019年出台的《中共本溪市委关于生态立市推进绿色发展的意见》中,将以林下药材为重点的林下经济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时期发展重点,给予重点支持。
(二)落实扶持政策,调动生产积极性
为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2004年至2006年市委、市政府先后共投入1000万元扶持中药材种植。2016年至2018年种植业结构调整资金又将中药材产业做为重点扶持对象,三年来,中药材补贴面积1.80万亩,补贴资金666.41万元万元。2017年全市评选7个中药材示范村,示范村中药材补贴标准每亩提高200元。市林业和草原局先后实施了“221工程”、开展了“兴林杯”竞赛、建立了林业发展基金,出台了林下药材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和资金扶持政策。加大金融支持,拓宽“以林抵押贷款和“林担贷”业务,为广大林地经营者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
(三)强化服务力度,提高科技水平
通过组织科技下乡、科技大集、技术示范现场会等活动,采用集中讲授、现场培训等多种方式,开展中药材实用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提高中药材种植的整体水平。每年,全市各有关部门共举办中药产业技术培训班120期,参加培训人数2.5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0.55万份(册)。
(四)推进标准化生产,保障药品安全
从2006年开始,市农委组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依托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开展“地道中药材安全生产栽培技术研究”项目研究,推进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建设本溪县小市镇城沟村白鲜皮、桓仁县华来镇光复村平地人参、桓仁县五里甸镇铧树甸子村五味子等中药材规范化示范基地。严格控制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注重绿色、有机药材产业培育。
(五)提升产业化水平,增加附加值
目前,全市共有中药材专业合作社79个,获得省级示范社16个,获得补贴资金421万元。中药材重点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达到30家以上,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以上。成功推荐“山参之乡”桓仁县二棚甸子镇顺利入选产业兴村强县示范行动行列,当年争取国家扶持资金1250万元。市政府拨付科研经费190万元扶持辽宁益康刺五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云南农业大学开展刺五加基因组测序研究、刺五加深加工及产品开发,开发出刺五加红茶、刺五加绿茶、刺五加酵素、刺五加茶针、刺五加果汁饮料、刺五加酒等系列专精特新产品。市林业和草原局进一步完善《林地经营权流转证》制度,积极培育“药企+农户”和“药企+合作社+基地”的经营新模式,引导培植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林业专业合作社、家庭林场发展林下中药材。
(六)打造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
增强品牌保护意识,整合资源,打造五味子、山参等知名品牌。每年组织中药材加工企业通过农展会等形式,推介产品宣传,以提高品牌知名度,有效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积极鼓励电子商务业务,拓宽中药材销售渠道。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组织领导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下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抓住这一有利契机,提高各县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中药材产业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考评体系当中,对指标进行分解量化,明确责任分工,强化责任意识。将中药材产量增长5%指标列入市政府考核指标、“重强抓”目标任务。
(二)加大扶持力度,解决资金困难问题
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把向上争取的各类资金捆绑使用,重点扶持一批资源条件好、有发展基础的乡镇、林场和村屯,形成规模效应。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引导“三农”扶持政策与邮储银行信贷资金有效对接,开辟绿色审批通道,引入担保公司解决农户“担保难”问题,加大对“三农”的金融支持,发展壮中药材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三)建设中药材种苗基地,带动种植基地发展
积极扶持壮大本溪国秀中药材种苗基地等中药材种苗基地,培育东部山区道地药材品种,为本溪提供优质中药材种苗,形成“育苗+企业(合作社、大户)+基地”经营模式,保障中药材生产用种安全。
(四)强化服务力度,提高科技水平
要加强与沈阳农大、吉林大学,云南大学等科研院校的产学研合作,进行中药材的开发与创新,开发中药材精深产品,提高中药材的附加值。通过组织科技下乡、科技大集、技术示范现场会等活动,采用集中讲授、现场培训等多种方式,开展中药材实用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提高中药材种植的整体水平。
(五)保障药材种植安全,建立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
宣传、贯彻、实施关于农药使用方面的国家标准及相关规定,严厉查处违反国家强制标准行为。严格控制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注重绿色、有机药材产业培育。贯彻、实施国家、行业、地方关于中药材种子、种苗、种植、加工等各环节的相关标准,开展我市特色中药材标准研究制定工作,努力参与国家、行业及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发动中药材行业协会、技术创新联盟等社会团体积极开展团体标准制定工作。选择我市特色优势中药材种植企业(基地),参与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创建工作。 选择农资供应、农业技术服务等企事业单位,参与国家及省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工作。
(六)提升深加工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两手抓,积聚内涵,拓展外延,积极编制投资回报率高、市场前景好的中药材招商项目,引进大型药材加工企业,带动本地药材提档升级。增强品牌保护意识,整合资源,打造自有品牌。通过农展会等形式,推介产品宣传,以提高品牌知名度,有效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积极鼓励电子商务业务,拓宽中药材销售渠道。
本溪市农业农村局
2020年4月13日
联系人及电话:张光宇,43103838
抄送:市人大人选委,市政府办公室,市林草局,市场监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