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银保监局找准“点” 用对“药” 四方面举措巩固拓展扶贫成效
辽宁银保监局负责桓仁县华来镇朱家堡村扶贫工作,自2014年开展扶贫工作以来,党委高度重视,特别是新一届局党委班子组建后王胜邦局长发挥“头雁作用”多次深入一线调研、现场办公、为民纾困,确立了“用好金融活水、建立长效机制、巩固脱贫成效”的驻村帮扶思路,以帮扶贫困户为出发点,以点带面带动全村发展,推动广大村民受益。
突出党建引领,抓住工作“重”点。辽宁银保监局党委指导驻村工作队加强所在村“两委”班子建设,推进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通过讲党课、定期组织党员干部进行理论学习等形式宣传贯彻党中央及省委、省政府关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各项方针政策、决策部署。2020年,驻村工作队秉持“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的工作理念,注重支部人员建设,协助镇党委增补2名党支部委员和2名肃纪监督员,增补后村“两委”班子成员达到5人。同时,抓好党员队伍建设,新发展1名预备党员,2名预备党员转正。积极协助村“两委”认真落实“四议一审两公开”工作法,实行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村级组织运行制度化、规范化。
加快科技建设,打通信息“堵”点。针对村委会办公电脑设备陈旧、系统运行慢、影响工作效率的情况,辽宁银保监局及下属分局先后捐赠了17台电脑,并派熟悉电脑操作的年轻干部手把手地教村干部填报情况、汇总数据、上报材料等,极大地提高了村委会的工作效率。针对村民不熟悉互联网应用,难以发布及获取农产品供求信息的情况,工作队还帮助村合作社搭建电商平台,通过“微店”等渠道将村里的农产品远销江浙沪等南方地区。
协调基础建设,根治百姓“槽”点。因地理位置原因,每到夏秋两季附近山上汇集的大量雨水都会从朱家堡村的主干村路旁边流下来,树枝、垃圾等杂物还经常堵住河道,形成了一条“小黄河”给村民出行带来不便,而且还影响了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为了彻底根除百姓的“槽”点,辽宁银保监局协调省农委、省水利厅等单位在 2018年对“小黄河”进行立项整治, 2019年开始施工,2020年底完工验收,治理后的“小黄河”河道最深处达2.5米,河底及两边立坝均用水泥浇筑,旁边设有不锈钢护栏,总投资179万元,彻底解决了多年来朱家堡村的水患。此外,针对村委会没有锅炉房,冬季无供暖、村干部仅靠“小太阳”取暖的情况,辽宁银保监局协调相关单位出资2.3万元,修建锅炉房、购买取暖用煤,暖了村委会更暖了村干部和前来办事的村民的心。
开展消费扶贫,对接需求“热”点。朱家堡村是水稻种植为主要收入的传统村,自帮扶以来,辽宁银保监局驻村工作队真切地感到“好米难卖”甚至“好米贱卖”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村民,眼看一年的辛苦劳动变不了钱,老百姓都愁得过不好年,有的还影响了第二年的生产生活。知悉情况后,辽宁银保监局在行业内调研发现,很多金融机构及员工都有购买正宗桓仁大米的需求,为此,辽宁银保监局将供给端和需求端有效对接,变供给的“结点”为需求的“热点”,近年来累计帮助村里销售了353万元的大米。特别是在2020年末沈阳突发疫情况的情况下,由于辽宁银保监局驻村工作队跨前两步,早打算、早谋划,帮助村民销售大米33.2万斤,创近年新高。同时,驻村工作队还促成朱家堡村稻香米业合作社与平安财险辽宁分公司进行深度合作,下一步朱家堡村大米将以精加工、小包装的形式上线“平安好车主APP”,作为辽宁特产在线上面向全国进行销售,此举极大地提高了该村大米的知名度,提升了大米的高端品牌形象,而且进一步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辽宁银保监局王胜邦局长发挥“头雁作用”多次深入一线调研、现场
辽宁银保监局协调省农委、省水利厅等单位在 2018年对“小黄河”进行立项整治
辽宁银保监局将供给端和需求端有效对接,变供给的“结点”为需求的“热点”,近年来累计帮助村里销售了353万元的大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