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河中捡河蚌捡条大“娃娃鱼” 哪来的?
张女士捧着大鲵
东北地区都没有分布的它为什么出现在本溪的太子河中?身为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它为什么如此轻易被人“捡到”?接下来,它的命运将会如何?
这条大鲵的命运却牵动了众多好心人的心。为了它能“活下去”,“捡到”它的张女士、高先生两口子和本溪野保志愿者曹大宇夫妻真是操碎了心。
太子河捡到怪鱼
10月18日上午,记者接到本溪野保志愿者曹大宇的电话,说是有人在本溪太子河里“捡到”一条大鲵,“这可是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在本溪从来没有分布,整个东北也都没有。”
记者随即赶到本溪牛心台下游的太子河边。
“捡到”大鲵的是市民高先生,他告诉记者,他和妻子张女士是到太子河捡河蚌的。
张女士从放在河水中的一条尼龙丝口袋里捧出大鲵给记者看。
这条大鲵长有六七十厘米,看上去胖乎乎的,在张女士手中显得很是温顺。“有5斤1两重呢!”
张女士说,一开始看到大鲵时很吃惊,“从来没在太子河里看到,还纳闷它是哪来的呢!”
“当时坑里水都要干了,它身上也干了。”
竟是国家保护野生动物
这么大的“娃娃鱼”到底是什么东西?张女士手机查询的结果却把她吓了一跳:“这才知道这条娃娃鱼叫大鲵,可是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
张女士就着急了,“既然是国家保护动物,就得让它活下去啊!”她马上把大鲵放在自己身边的河里看护起来,她跟围观的群众说:“你们都发微信,看看有没有谁能来保护它,实在不行我就得报警了。”
本溪野保志愿者曹大宇夫妻俩看到这条微信后马上就联系了张女士,开车赶到了现场。
大鲵被送水库放生
看过曹大宇夫妻野保志愿者的证件,张女士把大鲵捧了出来。曾经在南方参与过大鲵救助的曹大宇一眼就确定了这条大娃娃鱼正是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大鲵。“而且从花色上看、从指爪的数量上看,前爪4指,后爪5指,应该是野生的。”曹大宇判断这条大鲵的年龄应该在五六岁,已经在太子河里生活了一段时间。
因为曹大宇没有单独救助过大鲵,马上跟本溪野保部门联系。
张女士两口子、曹大宇夫妻和记者等来了本溪市农业农村局负责野生动物保护的工作人员葛世锋。
葛世锋表示,不能判断这条大鲵是野生还是人工养殖的,但应该是有人放生到太子河里的。他跟本溪市几家单位联系,并没有合适的喂养地点。他又跟省里有关部门联系,专家给出的建议是“如果没有受伤,可以就地放生。”然而,现场太子河水几乎已经放干,还有水的地方只剩下河底比较浅的水坑,显然已经不适合放生。
葛世锋提议,把大鲵带到太子河上游观音阁水库放生,一是观音阁水库水面辽阔,二是观音阁水库的水温、水情也适合大鲵的生活习性。经过与观音阁水库方面沟通,当日下午,葛世锋、曹大宇等人把大鲵带到观音阁水库,水库方出了艘快艇,给大鲵寻找了一个有浅滩、有石壁、有树木等非常适合大鲵生存的无人地点放生。
辽沈晚报特派本溪主任记者金松文并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