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工作动态>工作动态>详细内容

汪洋:我要用特色产业带富一方百姓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9-01 22:28:56 浏览次数: 【字体:


   汪洋,本溪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科科长,2018年5月任本溪市本溪满族自治县高官镇花岭村“第一书记”。

57ea8d9908b346d3b9cda05c46f50bf9.png

现 场

   秋日的太阳刚刚爬上山头,本溪市本溪满族自治县高官镇花岭村的木耳基地里已经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8月26日一大早,记者来到这里,映入眼帘的是一行行整齐排列的木耳菌棒,长在上面的“小耳朵” 滑润肥大,惹人喜爱。

   花岭村“第一书记”汪洋正和十几名村民坐在小板凳上,一只手用木耳采摘叉扎起一个菌棒,另一只手娴熟地采摘着木耳,十几分钟,肉嘟嘟的木耳就装满了一桶。在长长的晾晒架上,上下两层铺满了刚刚采摘的新鲜木耳,像两条黑色长毯。

c68b930eda2140238f2fa1729169e8d5.png

汪洋与村民在木耳基地釆摘木耳

   “孙大姐,记不记得这是咱们第几茬木耳了?”

   “当然记得,这是第四茬了,先前三茬收了1500多公斤干木耳。”

   “如果再采摘两茬,大家的收入能有多少?”

   “我4000多元。”“亚杰最多,8000多元,她一天活儿都没落下。”

   七嘴八舌间,增收的喜悦挂在每一名村民的脸上。

   自打村里建起药材园和木耳基地,这里就成了我最牵挂的地方。每天早晚,我都会习惯性地走到这里看看。药材园和木耳基地是村里的扶贫产业项目,这里的30万棵白鲜皮和5万棒木耳,将点燃花岭人脱贫致富的激情。

   “孙大姐,记不记得这是咱们第几茬木耳了?”

   “当然记得,这是第四茬了,先前三茬收了1500多公斤干木耳。”

   “如果再采摘两茬,大家的收入能有多少?”

   “我4000多元。”“亚杰最多,8000多元,她一天活儿都没落下。”

   七嘴八舌间,增收的喜悦挂在每一名村民的脸上。

   自打村里建起药材园和木耳基地,这里就成了我最牵挂的地方。每天早晚,我都会习惯性地走到这里看看。药材园和木耳基地是村里的扶贫产业项目,这里的30万棵白鲜皮和5万棒木耳,将点燃花岭人脱贫致富的激情。

05874da21e7f4dc0a55bdc0aaef85f25.png

   2018年年底,我提议成立了本溪花岭农商有限公司,2019年5月开始土地流转,让资产变成资本、村民变成股东。村里很快就同14户农户签订了合同,流转了51亩土地种植白鲜皮和黄精。

c97f6338adf9477289a4f9420f32ce49.png

   我们投资100万元的药材园,如果按5年周期计算,村集体可获纯利润76.5万元,每年可获纯利润15.3万元;如果按7年周期计算,村集体可获纯利润229.5万元,每年可获纯利润32.8万元。

   现在,看到一茬茬黑木耳和药材园中鲜翠欲滴的白鲜皮,村民的思想有了转变。他们时不时地跑到村部找我聊天,打听中药材种植、管理的各种信息,许多村民开始种植白鲜皮、黄芪等中药材以及木耳等经济作物。

dd3826bd0bb446f79e9dfec070bc3d20.png

   产业致富的星星之火在我们村开始燎原,不仅带动了一方就业,更带富了一方百姓。2019年,花岭村党支部被本溪市评为全市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

   现在,我又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美化、亮化、绿化花岭村,街边不仅有了花坛和绿树,路面硬化了,路灯也亮了,家家通上了自来水,设施齐全的村文化广场更是成了十里八村村民休闲娱乐的地方。乡亲们都说,花岭村的幸福日子还在后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