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广场上的歌声
8月3日晚的一场急降雨,丝毫未影响本溪满族自治县草河口镇茳草村的男女老少睡安稳觉,因为村里新建的河堤正派上用场。河畅、水清、堤固、岸绿、山高,第二天一大早,站在村里新铺的柏油路上驻足远望,好一幅乡村美景图。
这番美景,得益于周祥4年前下决心用环境治理来描绘美丽乡村画卷。
地处辽东腹地大山深处的茳草村是省级贫困村,2016年,从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初到此地的周祥,被这里绿山环抱的环境深深吸引。可后来发现,虽有这样一个漂亮“坯子”,环境问题却成了村里人的愁心事。
“以前河床淤积严重,池塘里浮着塑料袋,入村的路坑坑洼洼,有些房子出现了裂缝,甚至村里连一个垃圾桶都没有……”村民王梓对记者说。
要建设“美丽乡村”,就要从这些“烫手山芋”入手。4年来,带着“周队长”印记的工程陆续建设起来。
先后投入资金468万元用于“美丽乡村”建设,安装太阳能路灯115盏,建设垃圾投放点40个,修建村组路2000多米,修缮排水沟渠、疏通农田沟渠、旱厕改造、安装路沿石、粉刷街道墙体、栽种观赏树木;发挥公司水利设计专业特长实施“人畜饮水工程”和“河堤治理工程”,修建河堤1432米、供水管线9288米、入户管线1.25万米,解决村五、六、七组人畜饮水安全问题……一串串数字、一项项举措,使茳草村实现了蝶变。
80岁的老党员孟凡清感慨地说:“刚开始,我以为村里的党员干部在做面子工程,可‘周队长’日复一日地这样干,让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他的诚意,也看到了村里的大变化……”
既要富口袋,又要富脑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2017年初,在对村庄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周祥发现村民的文化生活相对匮乏,村里没有可供娱乐休闲的场所,为此他多渠道筹集资金,帮助村里修建文化广场。就这样,安装体育健身器材、购置音响设备……茳草村的好事一件接着一件。
如今,每到晚上7点左右,村文化广场上就会有几十名村民伴随着动感的音乐跳起广场舞,儿童在旁边追逐嬉戏,歌声、笑声不断。“原来村里没有文化广场,没有路灯,天一黑就没人出门了。现在有了文化广场,村里晚上也热闹起来了,有时候还会有戏曲演出、广场舞大赛、趣味运动会,好不热闹”,村民李生洪回忆道。
“美丽乡村建设就像给自己家装修一样,要搞得漂漂亮亮,因为我把自己当成这个村的人,这儿就是我的第二故乡。”周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