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工作动态>工作动态>详细内容

我市上半年脱贫攻坚工作成绩斐然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2019-06-19 09:43:47 浏览次数: 【字体:


年初以来,本溪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脱贫攻坚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全省脱贫攻坚大会和全省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把脱贫攻坚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聚焦重点难点,实行靶心突破,深入推进脱贫攻坚。

全市219名拟脱贫贫困人口全部得到扶持:其中产业扶持120人,教育扶持17人,低保兜底52人,危房改造扶持29人,就业扶持1人;落实项目16个,投入资金194.6万元。

一、高位推动,确保脱贫攻坚不松劲

市委、市政府以高度的政治站位抓好脱贫攻坚工作,市、县、区共召开各类脱贫攻坚会议32次。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12次市委常委会和市政府常务会,听取每月脱贫攻坚工作进展,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工作。出台了《本溪市2019年脱贫攻坚工作要点》《本溪市脱贫攻坚质量“回头看”及存在问题集中整改实施方案》《本溪市社会扶贫实施方案》《本溪市贫困村提升实施方案》《本溪市打赢脱贫攻坚战行动实施方案》《本溪市困难群众医疗救助保险实施细则(试行)》等重点指导性和政策性文件12件。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挂帅、亲力亲为,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市委书记姜小林每月至少进村入户一次开展调研,走访贫困群众,召开第一书记座谈会,调研了解脱贫攻坚工作进展和面临的困难问题。市委副书记王庆东、分管副市长于庆伟先后多次深入贫困村、贫困户实地调研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二、自查自纠,开展存在问题大排查和大整改工作

根据省扶贫办反馈的问题清单,各县区各部门立即对照问题清单,开展自查自纠,主动认领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实行逐项对账销账,立行立改,确保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整改任务。同时各县区各部门举一反三,全面排查脱贫攻坚工作中各类问题,一并整改。我市针对八方面17个问题开展集中整改,目前全部整改到位。

三、迅速行动,深入学习《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

按照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关于深入学习<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的通知》及姜小林书记批示精神,我市将《摘编》学习列为理论学习中心组重要内容,列入党校有关研修培训和扶贫部门各类培训的必修课,认真抓实抓好学习宣传《摘编》活动。各驻村工作队利用村“两委”班子会、主题党日、“三会一课”开展《摘编》学习活动,实现市、县、乡村学习全覆盖,全面掀起学习贯彻《摘编》重要精神的热潮,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四、细化深化,全面推进“五个一批”落地落实

一是抓产业扶贫提质增效。制定了《本溪市2019年度产业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对9项重点工作进行分解落实,建设种植业、乡村旅游等614个扶贫示范基地。将产业扶贫入股分红比例全部上调到8%以上,为贫困人口争取了更大利益。二是抓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2019年春季学期资助困难家庭1122人,发放资助资金及减免学杂费207.8万元。三是抓贫困劳动力就业扶贫。对今年拟脱贫人口进行摸底筛查,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10人,有8人经帮扶实现就业。四是抓健康扶贫提升贫困户生活质量。对今年拟脱贫人口调查摸底,其中慢性病患者125人,已有121人接受了治疗。开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救助和大病保险赔付工作,截至目前,已支付一般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赔款22.8万元,理赔人数93人。五是加强危房改造提升贫困户生活幸福感。开展危房普查工作,我市有建档立卡户135户危房需要改造。

五、全面排查,脱贫攻坚“回头看”取得实效

按照全市脱贫攻坚大会部署,我市利用2个月时间(3月初至5月末),全面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工作,重点对年人均收入低于5000元的档内和档外人口开展大排查。截止5月末,全市共排查出年人均收入低于5000元以下人口为1576户、3341人,其中,已脱贫人口1463户、3128人,档外人口113户、213人。对“回头看”排查出的人员实施精准分类帮扶,重点扶持,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

六、明确责任,确保定点扶贫工作扎实开展

为加强驻村帮扶工作管理,确保机构改革后帮扶工作有效衔接,4月15日,市委组织部、市扶贫办联合下发了《关于明确机构改革后市直有关单位驻村帮扶工作的通知》(本扶办发〔2019〕13号),对全市定点帮扶工作进行了调整,并对定点扶贫工作提出了要求。5月16日,我市又召开了驻村帮扶工作协调会,确保机构改革后驻村帮扶工作衔接顺畅。325名驻乡镇村第一书记、210名驻村工作队员在帮助抓好班子、建好队伍,谋好思路、富民强村,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服务群众、促进和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各县区各部门坚持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监管,主动与贫困村、贫困户对接,定期开展关心慰问、调研走访,帮助贫困村、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改善生活条件,确保我市贫困村、贫困人口实现稳定销号、稳定脱贫。